科普专题|迪蒙诞生与镜面火花机的强势崛起

2021-07-24 18:12:38    文章来源: 广东华展     0

我国国内生产的镜面火花机,B35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最早出现于1995年,为中日技术合作的产品,由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与日本沙迪克株式会社联合生产。

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作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火花机生产工厂,代表中国与日本的火花机厂商在1994年达成国际合作项目,引进消化吸收A35型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开始在国内制造三轴数控火花机。1995年,B35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研发成功。1996年,此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B35火花机, 出口国外市场。从此,国内数控火花机开始快速发展。(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的历史背景,详见电火花加工技术是如何在中国扎根的

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制造主机,也就是机械部分,相对较为简单;此后是数控系统部分,可以理解为引进;之后是整个电源,是消化阶段。经历这三个阶段之后是吸收,最后是再创新。对电火花加工而言,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数控系统部分,当然花费的精力也最多。

2001年,在中国火花机历史性的一年。这一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火花数控系统,被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研发成功,以北京迪蒙大厦名称的首字母+年份命名为“DM2000数控系统”,“迪蒙”这个称呼便由此而来。至此,终于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的镜面火花机系统,成功使中国电加工跃上主流舞台。次年,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成功开发出了新型A1电源柜,实现四轴数控四轴联动,并将其在北京产业化,纯国产镜面火花机开始批量生产。

2004年,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开发的高性价比的机型B30镜面火花机进入市场,没错,就是那个经典的迪蒙火花机B30,犹如降维打击般的性能优势,再加上实惠地价格,以燎原之势,在市场上大面积地替代掉ZNC手摇火花机。从这一时期开始,镜面火花机迅速崛起,成为主流。纯国产镜面火花机开始迅猛发展,各种功能更加丰富起来。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作为研发为主的科研事业单位,一方面坚守本心,专注研发;另一方面,研究将EDM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企业化运营的产业化公司——北京迪蒙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用市场化的力量推动迪蒙数控快速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世纪00年代,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携手北京迪蒙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成功研制出五轴五联动数控火花机,六轴六联动数控火花机,打破了国际垄断,使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核心部件生产,真正地实现了独立自主,不再担心外国封锁。

2015年,北京迪蒙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出新一代WINDOWS数控电火花系统,2018年,搭载新一代数控系统的ADV、ADV系列产品,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正式投入市场,综合性能指标和使用体验可比肩同类进口产品。标志着国内镜面火花机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司微信公众号“华展智造服务”